网站首页 画馆简介 艺术动态 评论鉴赏 名家大家 名家访谈 艺术市场 艺术收藏 作品展示 联系我们

艺术动态
《国家艺术导师》
京都国際芸術賞【京都国际艺术奖】
日本世界博览会艺术展【日本万国博覧
上合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艺术展
《至高荣誉》——无上荣光
《祖国娇子》——国庆献礼特别专刊
“国宴国酒 艺术茅台”——中国书画
2022卡塔尔世界杯主题艺术展顺利
中国杰出艺术大师应祚智|书画作品邮
成立艺术馆
最新公告


联系电话:010-66235225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邮编:100026

电子邮箱:zghuaguan@163.com

 
  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观画标准

  ■章后仪

  我有朋友曾问我在看传统中国画或水墨画的过程中究竟应以什么为观画的标准?看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又应该看到些什么?我且没有能力告诉我的朋友们一个万能的标准适用于全部的传统中国画抑或者水墨画。因为,现代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很多,变化很大。就我自己而言,也仅仅依靠个人兴趣、研习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积累了些许的经验,或许可以这两个角度来判断某些作品。所以在这里我也仅就自己的观画经验介绍一种观画的方式,即“观笔”,又可作“观用笔”。

  笔杆细长、笔头层次分明的毛笔作为中国传统的书写与绘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画家要充分利用毛笔的“尖”、“腹”、“根”以及笔头的弹性,有效地控制笔头搅转并采取“按、摁、扭、转”在宣纸上形成不同的点、线,进而组成画面内容。画家通过中、侧锋之运笔,画出“象物”的线条。这些线条的形体,组织与书写、穿插与速度均可以折射其画家喜怒哀乐及其对事间万物的理解与诠释。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书写粗笔道的字而不见筋骨,易犯此病。此话虽针对书法用笔,但“书画同源”,书法用笔自是传统中国画与水墨画的用笔之要求。

  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道“问笔有筋骨皮肉四势,筋骨在内,皮肉在外,一笔之中何能全此四势?”意思就是一笔之中,既需筋骨在内支撑笔墨线条,又需要皮肉在外丰富圆满。宋代郭若虚也曾著述“又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刻、结这三个字在这里均是指用笔呆板不生动,画面效果尽失。

  “用笔”作为画家自我规范的要求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观画者提出了相应的审美原则。例如“骨法用笔”在对画家提出作画要求的同时,换一个角度实则告诉观画者,“用笔”若无“骨法”便称不上佳作,达不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南齐谢赫将“骨法用笔”放在“气韵生动”之后,其它有关造型、色彩、构图等要求之前。按照我的理解,“气韵生动”更似品鉴标准,后五法则全是为了达成它的作画之标准。这都将“笔”的重要性摆在了创作与品鉴的最根本的位置上。

  现代以来,传统中国画的题材得到拓展、构图方式发生转变,艺术家甚至在作画媒材诸如笔、墨、水之间进行了不断试验。并将传统中国画与水墨画在定义上进行区分,这些转变对于对水墨画的审美来说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往的审美经验或许已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审美要求。但在观画过程中,对于“用笔”的审美与鉴赏仍是不可回避与忽视的重要观看之道。因为生发于毛笔、宣纸、墨、水的传统中国话亦或是水墨画仍旧离不开“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张彦远《论顾陆张吴用笔》)”的审美判断。

北京画馆 www.zghuaguan.com 京ICP备20018748号-1
网站建设新通州网络传媒